重慶將深入構建內陸開放功能體系 推動中新項目是第一重點
1月18日,記者從2016年全市外經貿工作會上獲悉,今年我市將深入構建內陸開放功能體系,其中,推進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是第一重點。
今年,全市外經貿工作的發展目標包括:外貿進出口增長1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100億美元以上;服務貿易總額達到200億美元,增長20%以上;實際對外投資15億美元以上,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2億美元以上等。
“要實現這些目標,內陸開放必須繼續發力。”市外經貿委負責人表示,今年,該委將和其他相關部門、單位一起,與中央部委對接,分解細化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11+7”創新舉措,以項目為導向,不斷提出新的創新舉措;編制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總體規劃及重點領域專項實施規劃;積極務實與新方企業對接洽談合作項目,支持重慶企業赴新加坡上市、發行債券,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推動與新方共建新型要素交易平臺;支持航空企業在重慶機場設立中心網絡、基地公司,推動渝新航線航班加密項目,探索引進新加坡樟宜機場商業管理新模式;借鑒新加坡經驗,推動建設重慶地方電子口岸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信息化項目;依托“渝新歐”和航空口岸,開展面向新加坡等亞太國家的國際貨物空鐵聯運服務;推動對新加坡投資者逐步放開信息通信領域業務的外資股權比例限制。
此外,今年我市還將進一步完善內陸開放平臺體系,積極探索具有內陸特點的投資貿易便利化創新舉措,推動在江津、涪陵設立綜合保稅區,在五大功能區域增設關檢機構。爭取設立巴南南彭公路開放口岸,不斷豐富“三合一”開放體系。爭取設立更多的特殊商品指定口岸。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積極爭取增設國家級經開區。
同時,還將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落實國家“三互”大通關改革,更好融入全國通關一體化。打造國際物流大通道,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拓展重慶至歐洲、中亞和東南亞國際物流網絡。
(摘自2016-01-19 重慶日報)